如何利用互动装置艺术实现沉浸式体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艺术审美的追求也逐渐增加,尤其是以新美术馆、画廊、博物馆等为代表的现代艺术空间。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成为周末和休息时间经常去的地方。展览或创意艺术空间也成为热门话题,不仅出现了排长队买票的现象,而且参展商的年龄范围也很广。尤其是近几年的沉浸式体验展,在一个非常简单的空间里,给观众带来了不同的体验和互动,依托科技的进步,呈现出艺术的新面貌。

本文旨在探讨互动体验装置对现代艺术空间的介入,如何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沉浸式体验,改变原有的展示方式和手段,增强现代艺术空间的感染力、互动性和可读性。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创意和艺术表现。艺术形式不再局限于最初的架上绘画,而是开始转向更加多元化、多维度的表现形式。
回过头来看,在传统的艺术空间里,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挂在墙上的画作。走进美术馆或博物馆,空无一物的空间里没有更多的装饰,只有相似的画框、相似的玻璃罩和单一角度的射灯。展出的艺术品大多是静态的、固定的,人们在观赏过程中只有单一的视觉体验。
20世纪,随着交互设备的出现,艺术空间的展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现代艺术空间中,人们可以从各个角度感受一件艺术品,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的运动丰富了艺术展示的效果。尤其是沉浸式体验的出现,让静态的作品变得动态,空间和时间的距离也可以通过要展示的内容来缩小和缩短。人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艺术家想要通过这件艺术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想法,实现灵魂的碰撞。
1 艺术空间的嬗变
在《辞海》中,“沉浸”,老作品的“沉浸”,是指沉入水中,这是一个动态的投入过程。沉浸式英语沉浸式体验意味着努力工作,所以沉浸式体验是指人们在专注于某一行为的同时产生心理感受的过程,是人们能够全身心地去体验、整合和交流的过程。在《设计的法则》中,沉浸式体验被解释为mental flow,心理学家mihaly csikszentmihalyi将“Mental Flow”定义为将个体的注意力完全投入到一项活动中的感觉。因此,作者发现流动和沉浸是两个相似的概念,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沉浸体验。
沉浸式体验作为一种装置艺术,是虚拟与现实技术结合、互动装置的体现。通过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和交互技术,拉近了观众和作品之间的距离。在整个过程中,艺术家、观众和作品之间存在着循环的信息流动和情感交流,艺术家将交互思维设计成作品;观众可以通过与作品的互动来创造更多的艺术价值,即创造自己的艺术空间。观者与作品的碰撞往往会超出艺术家的初衷,信息和情感的交流会再次反馈给艺术家,从而实现三者之间的循环交流。
2 何为沉浸式体验?
在现代艺术空间中,交互设备的沉浸式体验往往是显性交互,即在观众的积极参与下,作品会产生相应的动态变化,而这种显性交互往往发生在观众与作品之间。互动是多向的,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人与物(观者与作品)、物与物(作品与其他作品)、人与人(个体观者与其他观者)。作者以Teamlab团队为上海打造的“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展览为例。展览布置在一个巨大的油箱里,每个投影仪的投影面积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360度的圆形曲面,覆盖整个空间。
3.1人和事。
因为沉浸式交互设备与科技的结合,设备本身也在不断变化,与观众进行视觉交流。同时,该装置可以吸引观者积极参与其中,并通过接收信号的接收器传输到作品的核心中心,使作品做出相应的改变。在《花与人,当它们不受控制时,可以像岁月一样共存——度》中,观众可以看到无数的花朵绽放然后枯萎。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不断成长和变化。如果观者走动或触摸,花朵会因为波动而死亡。如果观者不动,周围的花会一直盛开。观者的参与,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成为了一件艺术品的一部分,看似无意的行为,却可能对其他生命产生致命的影响。生命的流动与共生,看似人与花不可控,实则紧密相连。随着音乐的悠闲播放,观众们放慢了思考的速度。我们应该注意生命的珍贵和辉煌。
3.2物与物。
在过去,传统艺术作品之间往往没有联系,它们被孤立在画框中,都是独立的个体。然而,如今,作品和作品可以超越时空的界限,融合在一起,消除障碍,产生碰撞。Teamlab团队的展览以水为主题,“油罐中水粒子的世界”与“花与人,却能在——度共存,如岁月一般”相结合。两个作品交织在一起,漫天的瀑布在圆柱形的空间中向下流淌,几乎形成了一个360度的圆圈。水流的出现驱散了花朵。花开了,又覆盖了水流过的地方。两部作品有机地融为一个空间,仿佛时间成了永恒,生命不断地诞生又消失。
3.3因人而异。
在沉浸式体验中,交互设备可以构建的观众不是个体,而是群体。通过观众和。
装置之间的互动,进而引发观赏者个体与其他观赏者之间的交流,无论是眼神还是言语,都毫无疑问促进了群体间的交往。
体验与互动这一偶发行为,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不同的个体在面对互动装置时,所做出的反应也不相同,得到的反馈也是多种多样的。观赏者们就可以不断地去进行尝试来获得新的体验,传达新的信息和情感。在参观《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很多亲密的交流,孩子与家长之间、同学之间、恋人之间,互动装置的沉浸式体验为他们加深了亲情、友情和爱情,为每一个人的记忆留下了一段难忘的经历。
4 互动装置沉浸体验中的空间营造
空间意境的营造,其重在“场所感”的构建上,即引起观赏者内心的共鸣感或是归属感。在营造的过程中,或缺不了的就是多种元素的构成,包括灯光、色彩、空间布局、声音等等,这些元素能够将想象与现实融合在一起,也就是在“场所域”中融合了物理存在与虚拟存在。尤其是在沉浸式体验中,加入数字多媒体技术的互动装置,创造了艺术混合的异质空间。这种多感官的体验,使观赏者能在此空间中最大限度地体验混合现实带来的魅力。
4.1 燈光
灯光作为艺术元素,在传统艺术作品之中,决定了整幅画的明亮度和意境氛围,尤其是西方绘画,描绘的就是光影下的物体。而在现代互动装置艺术之中,光电技术的运用,加强了沉浸式体验空间氛围的营造,增强了感染力。
灯光的使用,分为点光源、线光源与面光源。点光源一般是以阵列的排布方式,形成较为规律的点阵,具有韵律感和节奏美;线光源则时常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具有流线型的空间导向;面光源则是具有大面积的渲染作用,具有整体性。不仅如此,静态与动态的灯光都会带来不同的效果,静止的灯光主要给人平静之感,而闪烁跳跃的动态灯光则给人活泼欢乐之感,极具魅力。
4.2 色彩
空间内的色彩,往往影响的是观赏者的情感体验。色彩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不同的颜色对不同人的情绪和心理的影响是有差别的。例如,黑色空间往往给人一种压抑的,或是神秘的感觉;白色的空间使人明亮;红色的空间代表热情与活力等。大范围的色彩影响,刺激的是观赏者的视觉感官。
在梅田宏明的“形层叠影”中,将像素作为物体表现的存在实体,任何事物都由像素构成。梅田用激光来表达这些像素的运动状态,在漆黑的空间之中,像素移动的轨迹纷繁杂乱,大面积的黑中闪现着白色的光点,让人仿佛置身于异次元之中,有点压抑,同时会有不安之感。
4.3 空间围合
室内的空间往往可以通过隔断围合,再次组合成不同的空间,空间的灵活划分,也是艺术家用来表达作品的表现形式。如果空间敞亮,则开放度较高,观赏者可以在其中活动的范围也扩大,可以发生更多互动行为,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如果空间狭窄阴暗,则隐私度较高,观赏者需单个或少数进入,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行为就会相应程度得到减少,甚至仅发生人与作品的交流。
Teamlab团队的“迷失、沉浸与重生”作品中,许许多多的海浪涌动翻滚着,此起彼伏,整个空间围合隔断交错,将一整个空间隔成无数个小空间;再加之玻璃与显示屏的组合运用,使得空间无限与敬畏于大自然“大海”的雄伟、壮阔,去反思人与大海等自然体之间的关系。
4.4 声音
听觉是人五官感知中的一种,其主要是个体对声音高低与声音音色做出的感知。声音是交流的一种方式,人或是动物之间都是通过声音的传达而产生交流,进而沟通,传达情绪与想法。声音的形式主要分为两种:原始模仿和有意识的编造,即自然纯粹的声音或是人编的乐曲、电子音等。原始模仿的声音能够让人更好地融入虚拟世界之中,而乐曲或是电子音则是更能够配合艺术家所想要表达的思想,更有意识地去刺激观赏者的感知觉。
5 结语
现代艺术空间中互动装置的多种元素组合,给观赏者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位的感官刺激,加上空间氛围的营造,加深了观赏者的沉浸感。同时,因其互动性,形成了艺术家、作品与观赏者三者之间的环形交流模式,更易于观赏者去解读作品中的内涵,甚至解读出自己独有的含义,增强了体验感。
互动装置的沉浸体验如何能够更好地营造空间体验感,依然是艺术家或者设计师需要思考的问题。除了科技进步所带来的改变外,同时也要考虑到观赏者群体的文化差异、年龄差异。要缩小这些差异,才能实现沉浸体验的普适性,更好地使观赏者产生心灵的共鸣。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创意和艺术表现。艺术形式不再局限于最初的架上绘画,而是开始转向更加多元化、多维度的表现形式。
回过头来看,在传统的艺术空间里,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挂在墙上的画作。走进美术馆或博物馆,空无一物的空间里没有更多的装饰,只有相似的画框、相似的玻璃罩和单一角度的射灯。展出的艺术品大多是静态的、固定的,人们在观赏过程中只有单一的视觉体验。
20世纪,随着交互设备的出现,艺术空间的展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现代艺术空间中,人们可以从各个角度感受一件艺术品,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的运动丰富了艺术展示的效果。尤其是沉浸式体验的出现,让静态的作品变得动态,空间和时间的距离也可以通过要展示的内容来缩小和缩短。人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艺术家想要通过这件艺术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想法,实现灵魂的碰撞。
1 艺术空间的嬗变
在《辞海》中,“沉浸”,老作品的“沉浸”,是指沉入水中,这是一个动态的投入过程。沉浸式英语沉浸式体验意味着努力工作,所以沉浸式体验是指人们在专注于某一行为的同时产生心理感受的过程,是人们能够全身心地去体验、整合和交流的过程。在《设计的法则》中,沉浸式体验被解释为mental flow,心理学家mihaly csikszentmihalyi将“Mental Flow”定义为将个体的注意力完全投入到一项活动中的感觉。因此,作者发现流动和沉浸是两个相似的概念,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沉浸体验。
沉浸式体验作为一种装置艺术,是虚拟与现实技术结合、互动装置的体现。通过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和交互技术,拉近了观众和作品之间的距离。在整个过程中,艺术家、观众和作品之间存在着循环的信息流动和情感交流,艺术家将交互思维设计成作品;观众可以通过与作品的互动来创造更多的艺术价值,即创造自己的艺术空间。观者与作品的碰撞往往会超出艺术家的初衷,信息和情感的交流会再次反馈给艺术家,从而实现三者之间的循环交流。
2 何为沉浸式体验?
在现代艺术空间中,交互设备的沉浸式体验往往是显性交互,即在观众的积极参与下,作品会产生相应的动态变化,而这种显性交互往往发生在观众与作品之间。互动是多向的,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人与物(观者与作品)、物与物(作品与其他作品)、人与人(个体观者与其他观者)。作者以Teamlab团队为上海打造的“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展览为例。展览布置在一个巨大的油箱里,每个投影仪的投影面积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360度的圆形曲面,覆盖整个空间。
3.1人和事。
因为沉浸式交互设备与科技的结合,设备本身也在不断变化,与观众进行视觉交流。同时,该装置可以吸引观者积极参与其中,并通过接收信号的接收器传输到作品的核心中心,使作品做出相应的改变。在《花与人,当它们不受控制时,可以像岁月一样共存——度》中,观众可以看到无数的花朵绽放然后枯萎。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不断成长和变化。如果观者走动或触摸,花朵会因为波动而死亡。如果观者不动,周围的花会一直盛开。观者的参与,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成为了一件艺术品的一部分,看似无意的行为,却可能对其他生命产生致命的影响。生命的流动与共生,看似人与花不可控,实则紧密相连。随着音乐的悠闲播放,观众们放慢了思考的速度。我们应该注意生命的珍贵和辉煌。
3.2物与物。
在过去,传统艺术作品之间往往没有联系,它们被孤立在画框中,都是独立的个体。然而,如今,作品和作品可以超越时空的界限,融合在一起,消除障碍,产生碰撞。Teamlab团队的展览以水为主题,“油罐中水粒子的世界”与“花与人,却能在——度共存,如岁月一般”相结合。两个作品交织在一起,漫天的瀑布在圆柱形的空间中向下流淌,几乎形成了一个360度的圆圈。水流的出现驱散了花朵。花开了,又覆盖了水流过的地方。两部作品有机地融为一个空间,仿佛时间成了永恒,生命不断地诞生又消失。
3.3因人而异。
在沉浸式体验中,交互设备可以构建的观众不是个体,而是群体。通过观众和。
装置之间的互动,进而引发观赏者个体与其他观赏者之间的交流,无论是眼神还是言语,都毫无疑问促进了群体间的交往。
体验与互动这一偶发行为,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不同的个体在面对互动装置时,所做出的反应也不相同,得到的反馈也是多种多样的。观赏者们就可以不断地去进行尝试来获得新的体验,传达新的信息和情感。在参观《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很多亲密的交流,孩子与家长之间、同学之间、恋人之间,互动装置的沉浸式体验为他们加深了亲情、友情和爱情,为每一个人的记忆留下了一段难忘的经历。
4 互动装置沉浸体验中的空间营造
空间意境的营造,其重在“场所感”的构建上,即引起观赏者内心的共鸣感或是归属感。在营造的过程中,或缺不了的就是多种元素的构成,包括灯光、色彩、空间布局、声音等等,这些元素能够将想象与现实融合在一起,也就是在“场所域”中融合了物理存在与虚拟存在。尤其是在沉浸式体验中,加入数字多媒体技术的互动装置,创造了艺术混合的异质空间。这种多感官的体验,使观赏者能在此空间中最大限度地体验混合现实带来的魅力。
4.1 燈光
灯光作为艺术元素,在传统艺术作品之中,决定了整幅画的明亮度和意境氛围,尤其是西方绘画,描绘的就是光影下的物体。而在现代互动装置艺术之中,光电技术的运用,加强了沉浸式体验空间氛围的营造,增强了感染力。
灯光的使用,分为点光源、线光源与面光源。点光源一般是以阵列的排布方式,形成较为规律的点阵,具有韵律感和节奏美;线光源则时常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具有流线型的空间导向;面光源则是具有大面积的渲染作用,具有整体性。不仅如此,静态与动态的灯光都会带来不同的效果,静止的灯光主要给人平静之感,而闪烁跳跃的动态灯光则给人活泼欢乐之感,极具魅力。
4.2 色彩
空间内的色彩,往往影响的是观赏者的情感体验。色彩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不同的颜色对不同人的情绪和心理的影响是有差别的。例如,黑色空间往往给人一种压抑的,或是神秘的感觉;白色的空间使人明亮;红色的空间代表热情与活力等。大范围的色彩影响,刺激的是观赏者的视觉感官。
在梅田宏明的“形层叠影”中,将像素作为物体表现的存在实体,任何事物都由像素构成。梅田用激光来表达这些像素的运动状态,在漆黑的空间之中,像素移动的轨迹纷繁杂乱,大面积的黑中闪现着白色的光点,让人仿佛置身于异次元之中,有点压抑,同时会有不安之感。
4.3 空间围合
室内的空间往往可以通过隔断围合,再次组合成不同的空间,空间的灵活划分,也是艺术家用来表达作品的表现形式。如果空间敞亮,则开放度较高,观赏者可以在其中活动的范围也扩大,可以发生更多互动行为,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如果空间狭窄阴暗,则隐私度较高,观赏者需单个或少数进入,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行为就会相应程度得到减少,甚至仅发生人与作品的交流。
Teamlab团队的“迷失、沉浸与重生”作品中,许许多多的海浪涌动翻滚着,此起彼伏,整个空间围合隔断交错,将一整个空间隔成无数个小空间;再加之玻璃与显示屏的组合运用,使得空间无限与敬畏于大自然“大海”的雄伟、壮阔,去反思人与大海等自然体之间的关系。
4.4 声音
听觉是人五官感知中的一种,其主要是个体对声音高低与声音音色做出的感知。声音是交流的一种方式,人或是动物之间都是通过声音的传达而产生交流,进而沟通,传达情绪与想法。声音的形式主要分为两种:原始模仿和有意识的编造,即自然纯粹的声音或是人编的乐曲、电子音等。原始模仿的声音能够让人更好地融入虚拟世界之中,而乐曲或是电子音则是更能够配合艺术家所想要表达的思想,更有意识地去刺激观赏者的感知觉。
5 结语
现代艺术空间中互动装置的多种元素组合,给观赏者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位的感官刺激,加上空间氛围的营造,加深了观赏者的沉浸感。同时,因其互动性,形成了艺术家、作品与观赏者三者之间的环形交流模式,更易于观赏者去解读作品中的内涵,甚至解读出自己独有的含义,增强了体验感。
互动装置的沉浸体验如何能够更好地营造空间体验感,依然是艺术家或者设计师需要思考的问题。除了科技进步所带来的改变外,同时也要考虑到观赏者群体的文化差异、年龄差异。要缩小这些差异,才能实现沉浸体验的普适性,更好地使观赏者产生心灵的共鸣。